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C)—专用设备制造业(C35)。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决定》、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21〕207号《“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公司属于国家当前重点支持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公司深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目前从事的主体业务为锂电池智造设备,并逐步将业务延伸至光伏、智能仓储、氢能、电驱等领域的智造设备。
动力锂电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动力600482)电池累计销量为318.1GWh,累计同比增长26.6%,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累计同比增长33.7%。上半年,动力锂电行业国内市场依旧处于去库存状态,且竞争持续加剧,面对这一局面,海外市场将成为动力锂电企业业务拓展的新方向,中国动力电池今年上半年累计出口量为60GWh,累计同比增长8.2%。另外,在技术创新下,多元技术路线并行,今年以来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半固态电池新增产能持续高增。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固态电池新增产能(含规划、落地)超过142GWh,共涉及投资总金额超644亿元。据GGII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国内半固态电池产能规划累计超过298GWh,落地产能接近15GWh,预计2024年半固态电池装机总量将突破5GWh。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目前各国均加大研发投入,攻关全固态电池技术。
消费锂电方面,市场端消费电子需求复苏,根据Techinsights数据,2024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95亿台,同比提升9.7%,2024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加7.6%,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复苏态势;2024Q1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4,610万台,同比增长7%,2024年Q2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4%。据Techinsights预计,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将在2024年下半年和整个2025年持续增长。
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了116GWh,与2023年上半年的87GWh相比,增长了41%。具体来看,一季度出货量为40GWh,而二季度则飙升至76GWh,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的增长势头强劲。
2023年,我国光伏企业发布并实施了规模庞大的光伏产能扩张计划,并覆盖到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各产业链环节。在此扩产势头的拉动下,相关设备厂商订单一直增长。2023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69.2%。2023年,在国内外光伏市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推动下,产业链各环节保持快速扩张势头。光伏制造企业持续的产能扩张及改造给光伏设备公司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国内2024年前六月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仅6月新增装机23.33GW,同比增长35.56%。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
智能仓储设备行业的发展得益于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支持,这些政策旨在促进产业升级、鼓励技术创新、保障数据安全以及推动绿色发展。中国政府格外的重视物流业和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为此,“十四五”规划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速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设备,以提高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管理上的水准,实现降本增效。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2030年中国智能仓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11%-15%,预计2030年中国智能仓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3,316.9亿元。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技术不断成熟,国家政策不断加码,国产化进度超预期。随着示范城市群补贴的下发、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以及示范应用场景的铺开,氢能燃料电池汽车进入放量加速阶段。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预测,预计2024年全年看向12,000-18,000辆,同比增长60%-140%。
今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这中间还包括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电力、电子等重点行业,精确指出支持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风电光伏及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研发技术等;工业与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要求、任务和举措;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将统筹安排3,0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上述方案将快速推进国内锂电、光伏、智能工厂及氢能设备市场规模的增长。
公司主要是做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为新能源领域(锂电、光伏、氢能、电驱、智能仓储)公司可以提供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是全球锂电池制造装备行业领先企业之一,致力于成为全世界领先的锂电及泛半导体设备龙头。
新能源锂电设备方面,公司的产品系列往方壳、软包、圆柱电池的制造全工序覆盖,基本的产品包括电芯极片段、装配段、检测段、模组Pack段及仓储物流、数智整厂等软硬件装备产品,具体为双层高速宽幅涂布机、激光模切分条一体机、高速切叠一体机、高速卷绕机、长电芯装配线(激光焊接)、化成容量一体机、电芯外观检测机、模组Pack线和固态电池的干法电极设备、电解质压制转印设备等专机及整线产品。
光伏智能装备方面,公司成立了光伏事业部,建立光伏实验室,与光伏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激光划线机、激光清边机、激光无损切割机、激光SE、电池片智能分拣线、光伏组件整线等产品保持与客户的技术研发及样机验证,保持钙钛矿、BC电池等工艺装备的技术领先。
智能仓储设备方面,公司在锂电、光伏、汽车部品等领域,均实现了产品拓展及交付。主要产品有原材料仓储、极片仓储、Pack仓储、化成分容段仓储、光伏电池加工、新能源电机装配等仓储物流整线及相关配套设备。公司的智能仓储设备能够满足各工序仓储及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管理需求,能更好地适配客户管理系统使用,获得众多客户的高度认可及大量订单。
新能源氢能设备方面,公司持续布局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的整线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实现多个关键工序的技术创新及突破,工艺水平日臻成熟。已向国电投成功交付双极板生产装配检测生产线、燃料电池电堆检测装配生产线的相关设备。
除此之外,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智能装配线也成功推向市场,获得多家客户的订单;在产业链上游的关键技术及“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如工控机、超声波焊接机、电源检测技术等模块做了深度拓展,其中超声波焊接机已形成型谱系列化,覆盖锂电前、中、后段工序应用场景。
公司研发活动围绕下业智能制造新工艺、新技术开展,依据所处行业特点,建立起有利于保持技术创新且符合公司业务情况的研发模式。
第一部分是下业智能制造新工艺、新技术的前瞻性预研。研发部门通过核心技术平台进行基础研究,研发符合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战略的前沿技术。预研的研发流程主要包括市场分析、立项评审、研发过程、项目验收、项目发布等。
第二部分是对下业智能制造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发部门通过设计机械解决方案、电气控制解决方案和软件解决方案,积累沉淀结构标准、电气标准、外观标准、装配调试标准等,能够广泛适用于新能源领域的工业流程,保障公司在市场上始终具有领先的竞争力。应用研究的研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项目立项、方案架构设计与评审、方案细化设计、BOM和SOP的制定、验证与优化设计、评审结项等。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分为机加钣金件、电器元件、成套模块、传动元件、气动元件和其他辅料等。电器元件、传动元件、气动元件和其他辅料等,由采购部向生产厂家或其代理商直接采购。定制化的机加钣金件和成套模块,由公司提供技术图纸或者规格要求,供应商按照要求生产。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需求是订单驱动和部分物料提前储备。订单驱动采购是指公司按照销售订单的BOM表清单对供应商下达采购需求。提前储备,一方面是指公司根据安全库存,提前采购用量较大的原料,如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等;另一方面是指公司针对交付周期较长(如多轴机器人等)、预期价格上涨的物料提前采购备料。
为应对生产中出现的临时性、紧急性用工需求,公司将部分技术含量较低、替代性较强的工序(组装服务)外包给供应商。外包采购模式包括劳务外包和模块外包。劳务外包是直接向供应商采购劳务服务,按照供应商当月实际提供的人员工时及约定单价进行结算;模块外包是将整机中部分工位外包给供应商,供应商进行组装,公司按照技术约定进行验收,双方根据验收成果进行结算。
公司存在委托加工业务,主要是金属表层处理、线材加工、走丝、极耳压块和热处理等工序。由公司购入原材料,将委外加工的原材料交于加工商,委外加工完成后收回加工品。
公司原材料采购款的付款方式主要为预付、现结、当月结、月结30天、月结60天等,主要采用开具或背书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
公司产品主要为定制化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公司对该类设备的生产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技术中心制定的BOM和SOP,供应链中心采购物料、机加中心生产加工部分零件、装配中心组装调试产品,预验收通过后发往客户现场,整机调试完成并经客户终验收。同时,公司还为客户提供增值改造服务。
公司的销售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主导合同签订阶段、厂内过程跟进阶段和厂外过程跟进阶段。公司与客户主要采用协议定价的方式,部分客户采用招投标定价的方式。
公司结算方式主要为“客户下单-产品发货-客户验收-质保期结束”的分步收款方式。根据客户的订单规模、合作历史、商业信用和结算需求,以及双方商业谈判的情况,不同客户的付款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在签署订单时收取预收款、发货阶段收取出机款,合计金额占订单金额40%-60%,验收后合计收取到订单金额的80%-100%,存在质保金条款的订单或合同,于质保期结束收齐尾款。
公司形成较为立体、全面且规划长远的营销体系。由销售部、市场战略管理部、中心办组成,分别主要负责客户维护拓展和订单跟踪、市场推广和新领域拓展、销售前中后资源支持。其中,销售部围绕业务板块分设各事业部,服务于国内的客户群体。同时,公司结合国际化战略,设立国际销售部,主要负责公司全产品线的海外业务拓展。公司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和办事处,能够及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
自动化设备由感知、控制、执行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之上,公司设备逐步引入数字化技术,实现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公司据此将技术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感知技术、控制技术、执行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仓储技术、激光应用技术和真空技术。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300件,已获得授权专利2,311件,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519件。报告期内新增已获得授权专利143件,新增登记软件著作权33件。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面临国内经济结构持续调整、新能源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态势不断加剧等严峻挑战,导致业务增长趋缓、经营业绩承压亏损情形。公司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续在智能智造装备行业精耕细作,坚定奉行大客户战略,通过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加大海外客户的业务拓展力度和交流对接,全力协同客户做好项目交付验收等工作,加强内部管理、资源整合及人员优化,控本降费措施始终紧抓不懈,持续推进落实,公司运营质量得以逐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298.76万元,归母净利润-17,280.01万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9,261.95万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43.70%,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05.51万元,扭转一季度亏损较大的局面。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践行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通过项目制程料工费的严谨策划和严格实施,第二季度营收毛利率达32.98%,较第一季度提升了15.60个百分点,降本增效初见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三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合计52,656.9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79%,其中第二季度三大费用合计24,296.02万元,环比减少14.33%,公司在厂区资源整合、人员岗位优化等控费措施已取得一定效果,后续仍会结合经营业务发展情况持续加强费用管控。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快沉淀平台化技术、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装配、信息化看板、流程化管理,更多聚焦公司经营目标,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围绕客户的需求和场景,持续深挖技术创新,推出具有更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智能制造技术和解决方案。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与行业一线厂商合作进行新工艺、新技术路线方面的研发。在固态电池方向,公司的干法电极设备、电解质压制转印设备、无隔膜叠片设备、高压化成分容设备等,公司目前已在跟相关头部企业对接方案或提供相关设备;在钙钛矿方向,公司的激光划线机和激光清边机已完成实验室验证。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新方向,把握下游客户创新研发需求,抓住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催生的新设备需求。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19,989.1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79%,继续保持10%以上的高投入。在研发成果转化方面,公司今年上半年申请知识产权93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已获得知识产权177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832件,已获得授权专利2,311件,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519件,成果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与锂电池龙头企业新能源科技、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国轩高科002074)、因湃、远景动力等保持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加快海外印度Mahindra、韩国SK On、美国Amprius等项目交付,通过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加大与海外客户的沟通交流频率,提升了公司在相关核心客户供应链体系地位。公司业务范围逐步拓宽,全球朋友圈不断拓展,在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过程中,公司产品口碑不仅保证了现有客户的认同和持续合作,还获取了更多客户的关注和合作机会。三、风险因素
公司业务全球布局,境外销售占比逐步提高,如未来相关国家在贸易政策、关税等方面对我国设置壁垒或汇率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将导致公司产品失去竞争优势,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技术的更新迭代,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变化,若公司不能持续与下游技术先进的企业保持紧密合作,保持优质的客户群体,下游锂电、光伏行业波动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公司必须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以及新产品开发,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准确判断市场对技术和产品的新需求,或者未能及时跟上智能制造装备技术迭代节奏,公司产品将面临竞争力下降甚至被替代、淘汰的风险。
公司产品均为定制化设备,对研发人员的方案设计能力要求较高,产品在适应下游客户生产工艺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客户个性化应用需求,研发人员是公司保持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公司可能面临关键人才流失,进而导致公司技术研发能力下降的风险。
公司在长期科研实践过程中,经过反复的论证与实验,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由于技术的公开性和竞争性,公司存在关键技术被侵权的风险。
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公司在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将导致公司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新切入光伏设备领域,作为光伏领域的市场新进入者,业务发展和研发布局历程较短,尚处于市场开拓阶段。新业务的拓展对公司技术水平、市场开拓等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新业务开拓能否成功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格局和新产品市场验证情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公司新业务的开拓可能不及预期或者遇到其他不利因素,进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6.58%,比去年同期降低0.5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系动力锂电领域竞争格局加剧,公司作为新进入者在产品定价方面有所折让,动力锂电收入占比提高导致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同时受宏观环境影响,本期确认收入项目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支出有所增加。若公司动力锂电产品未能标准化、规模化从而取得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且动力锂电领域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公司毛利率存在持续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期末,应收账款(含分类为合同资产)账面价值240,267.17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5.93%,占比较高。公司的应收账款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锂电池厂商,客户信用良好,但若未来客户经营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应收账款将面临无法及时收回甚至无法收回的风险。
报告期期末,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为270,130.30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9.15%,占比较高。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19,366.08万元。公司产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设计,生产销售周期较长,存货周转较慢。公司在开拓新客户、新产品的过程中,因短期内对新客户的技术路线不熟悉、对新产品相关技术或经验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下游客户建厂规划调整影响,部分项目验收周期拉长,导致部分产品成本高于预期,部分订单出现亏损,存在存货跌价的风险。
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20.49万元。由于公司下业多采用分阶段付款和票据结算,销售回款进度滞后于产品的销售进度,且自公司切入动力锂电领域后,回款周期有所拉长。而原材料和人员支出等投入相对前置,与供应商的结算周期相对较短,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未来,若公司应收账款回款不及时,项目执行周期变慢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则公司将面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短期内可能存在较大营运和偿债资金缺口,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为75.56%,相较期初降低0.06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营运资金需求和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受公司销售模式的特点导致公司项目规模较大和项目执行周期相对较长从而导致的分阶段结算形成较高余额及比例的合同负债,以及业务模式导致公司需合理利用供应商采购付款信用期和支付方式形成的较高余额及比例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以及公司目前处于动力锂电成长阶段需要投入较大金额的固定资产投入和日常营运资金导致公司需要通过采用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的融资方式进而导致银行借款等有息负债相对较高。公司长期以来与主要贷款银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较高的银行授信额度,同时公司积极通过股权融资满足部分资金需求。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改善现金流状况,但若经济环境或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融资渠道受阻等融资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改善现金流措施无法行之有效,公司将存在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设立研究院,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研发平台,组建高素质预研团队,并在全球多处设立研发技术中心,跟踪智能制造行业内技术发展趋势,研发符合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战略的前沿技术产品。此外,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将大量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形成自主创新开发体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公司已构建新能源(锂电、光伏、氢能)智能装备覆盖“智能专机→一体机→局部环节整线→全流程生产线”的全链条产品布局,并推出了数智整厂解决方案——利元亨-海葵智造,以数字化技术体系驱动软硬件高度协调,搭建更精细、更敏锐、更高效的智能产业生态的多维架构。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引入六西格玛、FMEA、QCC等经营管理工具,推行体系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等“四化”建设,加快整合厂区资源,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员岗位,有效提升组织运营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人均效能;在供应链方面,采取招投标、集合采买等采购方式,加大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以及自有机加能力的投入,采用供应商自荐平台和数智化供应链管理系统,有效管控物料成本;在人才技能方面,建立工程师学社,落实岗前培训及在岗员工多技能多工种的培训,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有效增强员工适岗能力和提升员工效能。
公司目前在惠州、宁德、南通、波兰、加拿大等地设有生产基地,智能装备研发实力以及生产制造实力能够很好的满足全球客户大规模交付需求。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设备制造过程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引入了SAP、Windchill、MES、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从设计、计划、采购、制造到检验等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另外,公司通过优化智能部门和产品事业部组织职能,能够实现多产品不同阶段的项目同时进行,确保项目进度及稳定交付。公司与众多锂电池头部企业拥有多年合作经验,具备提供锂电池(方壳、软包、大圆柱)生产整线的高端智造装备,已实现固态电池部分设备的国内外交付,且拥有多个大型锂电整线项目成功交付海外的案例,能为全球客户提供快速、批量、高质、便捷、灵活的交付服务。
公司先后与西门子、ABB、Festo、欧姆龙、冯-阿登纳、森松国际等达成战略合作,形成了稳固的供应链“朋友圈”,与合作伙伴保持高度协同,共同提升应对大规模产出所需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和生产组合能力。另外,为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整合,以及与供应商端和客户端上下游的高效协同,公司自主研发建立上下游统一的文件安全协作管理平台,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实现数据共享、流程协同,以交付结果为导向,大幅提升协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返工,实现多终端跨网跨区域协作、分享,提高上下游供应商的协作效率。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公司将“Play with Lyric”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深刻灌输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方面,公司打造新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将大学、科研院以及用户、供应商都引入公司的创新链,充分利用外部丰富的创新资源,构建培育技术创新生态圈,提高公司研发效率和优化投入产出比,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赋能科技产业极限制造;另一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工程师群体奋斗平台,打造“以产聚才、共引共享、校企共赢”的高层次人才发展新生态。为此,公司加强产教融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融合六大工种技能培训,为员工提供技能学习平台;搭建了海葵云信息平台和网络培训平台,让员工可通过开放学习平台学习各种行业、产品、技术、商务等知识;搭建企业内部数智协同办公平台,各中心、各部门都可以通过公司的数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高效联动,为达成共同目标团结协作。
公司一直以战略性眼光布局全球市场,成立了统筹全球业务的上海子公司,并先后在德国、波兰、瑞士、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匈牙利等国家成立了分子公司或办事处,拓展建立了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生产基地,能够实现用户本土化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需求。公司开设了国际工程人才语言研修班、海外项目管理研修班,培养了一批与全球配套服务强相关的运营管理、技术、商务、售后等工程师。除此之外,公司还搭建了一套全球化的服务和项目管控体系,精通欧美装备电气标准,熟悉欧美劳动、财税、法律、安全法规及环保政策,能够严格按照欧美认证规范和要求,设计符合欧洲CE/美国UL等标准的锂电整线高端智能装备,加速助力客户全球业务拓展。
超算云服务龙头迎行业春风获上调评级,最新机构青睐股曝光,11股有望翻倍上涨
最新!苹果爆料,9月将有新款发布,A股产业链提前异动!北京5G-A正式商用,三大电信巨头获机构扎堆关注
已有9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587.42万股,占流通A股27.3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7.79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3-31)增长596户,幅度6.67%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微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