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传感器,政府接连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纲要》《中国制造2025》《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等国家战略。一系列利好政策或将直接推动物联网乃至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快速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制造业发展前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865亿元,同比增长33.9%。到了2016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达到1126亿元,同比增长13.2%。截止到2017年末,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约1300亿元,同比增长15.5%。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47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2%。近5年,传感器市场均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率。
与此同时,麦肯锡报告说明,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美元到6.2万亿美元之间。其中,传感器作为未来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数据采集入口,更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传感器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神经触角,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由于传感器类型繁多,具体包括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如此种类各异的传感器自然造就了其极为广泛的应用领域。
所谓“得场景者得天下”,随工业制造、高端装备、机器人、物联网、VR/AR等行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这些场景下的传感器也迎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那么,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传感器市场需求,长期盘踞中国市场的传感器企业实力究竟如何?我们盘点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传感器企业未来的发展概况,以期为行业人士提供一点参考。
日本基恩士创立于1974年,是全世界最好的机器视觉企业之一,也是日本以工匠钻研精神塑造智能产品的缩影。其中,自动化传感器产品是其主要营业产品之一,包括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图像识别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以及特殊用途传感器等广泛的传感器产品类型。
基恩士是一个以创新为特质的发明创造型企业,在基恩士所有的产品阵列中,有百分之七十很具有创新性。在近几十年的成长历程中,基恩士也创造了许多的创新型产品,包括全球第一款数码光纤光电传感器、全球第一款CMOS激光传感器等等。从2018年4月发布的基恩士业绩财报能够准确的看出,2017年基恩士的年收入已达到了32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高达130亿元人民币。
此外,基恩士同样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只有人工智能视觉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发展瓶颈,取得行业定价权。于是大力加大研发,依据用户实际场景定制了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模块,推出了新一代视觉解决方案,并且以其独有的技术解决了别的产品没有办法解决的现场问题,牢牢占据机器视觉高端高利润。2018年,基恩士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是排位第二名的近五倍,常年维持70%的毛利润,高额增长的背后也许就是日本企业工匠精神孕育的智能产品价值体现。
美国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在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其高科技解决方案涵盖航空、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特性材料,以及物联网。霍尼韦尔重视的传感器市场从食品、水和空气、医疗和健康等相关市场,延伸至交通、物流相关市场,涵盖商用车、乘用车及公共运输。
此前一份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整个传感器共有14大类,可以分成65个家族,若按照技术再分,有366种技术。霍尼韦尔旗下的传感器就囊括了65个传感器家族中的32个,涵盖了近50%的市场占有率。在物联网与智能制造浪潮下,传感器应用的领域愈来愈普遍,霍尼韦尔早在几年前已经计划向软件开发与数据应用转型,积极开拓物联网领域的新市场。
巴鲁夫成立于1921年,始终专注于传感器制造领域。它现已成长为世界领先的传感器制造商,提供创新和实际检验测试解决方案,为汽车行业、冶金行业、机床行业、风电行业提供广泛的产品应用。在2017年财年,巴鲁夫集团实现了4.59亿欧元的营业额,员工数为3600人。
“贴合应用场景,提供与市场应用适合的各种传感器”成为巴鲁夫重要的产品策略。在工业4.0背景下,从全世界内的传感器到创新自动化的跨时代成长,巴鲁夫提供着眼于未来的创新型传感器、工业识别及识别技术、机器视觉、安全产品,以及用于集成系统解决方案的软件,而这一切也将成为工业4.0的基础。巴鲁夫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为扎根中国的传感器公司能够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德国倍加福公司是全球自动化行业久负盛名的专业传感器公司,总部在德国曼海姆。1994年,倍加福开辟中国市场,将合资公司落地上海,2019年是倍加福进驻中国25周年。 经过25年快速稳健发展,上海倍加福已在中国市场确立了作为传感器以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领头羊。凭借全面的销售和技术上的支持网络,以及位于上海市北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大中华区总部,上海倍加福面向中国客户,专业提供独特全面的产品、技术服务和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满足传统工业自动化在各行业的应用需求,以及工业4.0时代下的新型应用需求。
面对迎面而来的数字化,倍加福将更加专注于智能产品、智能连接、智能协作等应用场景,以Sensorik4.0®技术为概念开发面向工业4.0的多场景产品。此外,倍加福正设法将传感器更轻松地集成到数字网络中,SmartBridge®技术为机器或工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数据也提供了先进的、基于无线电的数据访问通道。
1966年,Bob Fayfield创立了邦纳。如今,邦纳已经从一家以解决很多问题而知名的小型公司成长为过程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基本的产品涵盖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LED照明灯和指示灯以及无线和安全产品等。目前,传感器作为邦纳的核心产品,其传感器大范围的应用在工厂自动化的各个行业,包括物流、汽车、包装、电子、半导体、橡胶轮胎、木工等众多领域。
随着“智能+”概念成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工业用户也慢慢变得需要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多功能的传感器。因此,立足未来发展,邦纳也推出了一系列网络化传感器产品,包括集成IO-Link接口的各类传感器和指示灯,集成总线接口的产品,比如集成Modbus总线拾取指示产品,集成Profinet、 EtherNet/IP、Modbus/TCP的视觉产品,集成Profibus、CANopen、DeviceNet、EtherCAT的编码器产品等。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大背景下,自动化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传感器作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基石,必然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西克(SICK)成立于1946年,企业名称取自于创始人欧文∙西克博士的姓氏,总部在德国西南部的瓦尔德基尔西市。西克目前拥有50多家子公司和股权投资公司以及众多的代理机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2017年财年,西克集团年收入近15亿欧元。
从工厂自动化到物流自动化再到过程自动化,西克都是传感器领域内的顶尖制造商。作为传感器技术与市场的领军人,西克凭借领先的传感器和工业应用解决方案为安全有效地控制流程创造了最优的基础。
德国博世成立于1986年,是全球最大的MEMS传感器制造商,全部的产品涵盖惯性、环境、智能、光学、声学传感器等五大类,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博世采用IDM生产模式,从设计到制造,垂直参与到传感器产业链条的生产环节。
自1995年开始,博世开始量产MEMS传感器,如今应用于汽车领域的MEMS传感器已超过59款。在2005年,博世开始布局消费电子领域,目前75%的博世MEMS传感器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全世界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中都装有博世MEMS传感器。2018年财年,博世集团销售额达到779亿欧元,同比增长1.5%,其中汽车业务部门销售额增长2.3%。据麦姆斯咨询报道,目前,博世每天制造的传感器大约是450万颗,随着未来需要连接物体的数量增长,预计这一个数字将继续膨胀式增长。
德国英飞凌总部位于德国Neubiberg,为现代社会的三大科技挑战领域——高能效、连通性和安全性提供半导体和系统解决方案。据了解,英飞凌平均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7%用于研发,在全球共拥有22900项专利。
众所周知,英飞凌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在传感器设计与生产领域已经营40余年,可提供最为广泛的磁性传感器产品组合,其主要的传感器产品有压力传感器、磁力传感器、胎压传感器等等。与此同时,英飞凌是汽车应用领域领先的传感器供应商之一,每天为汽车及工业市场市场提供超过200万颗传感器,在诸如车轮速度和侧面安全气囊压力传感器以及雷达芯片的应用中排名第一。
此外,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工业自动化、电子交通等广泛的工业领域,英飞凌可提供诸如磁性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继承压力传感器、电流传感器、3D磁性传感器等丰富的传感器产品组合。在工业应用中的关键领域,比如电力驱动器方面,英飞凌的产品组合可提供应用于电动换向驱动器的全系列节能传感器。除了工业应用,英飞凌传感器还能应用于以智慧家居为代表的广义消费电子领域,例如洗衣机中的水位监测,无人机的姿态控制等等。
日本欧姆龙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商,掌握着全球领先的传感与控制核心技术,其主要的传感器产品有温/湿度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等。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全球电声器件龙头及整体系统设计制造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主要是做声光电精密零组件、智能整机、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基本的产品包括电容式气压传感器、集成麦克风和气压的组合传感器。
从上游精密元器件、模组,到下游的智能硬件,从模具、注塑、表面处理,到高精度自动线的自主设计与制造,歌尔打造了在价值链高度垂直整合的精密加工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平台,形成了“零件+整机”的布局。
目前,歌尔研发布局全球,在美国、日本、韩国、丹麦、瑞典、北京、青岛、深圳、上海、南京、台湾等地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以声光电为主要技术方向,通过集成跨领域技术提供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2018年歌尔股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37.13亿元,纯利润是9.11亿元。
总结:根据以上整理的企业概况不难发现,当前传感器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仍然以美、日、德企占主导。国内传感器企业处在快速成长期,但是整体竞争力相对偏弱。未来随工业自动化产业不断演进,传感器市场需求将会一直处在持续增长状态。
而早在2017年11月,工信部也正式下发《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聚焦智能终端、物联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指南》提出总体发展目标,到2019年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其中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过1亿元的公司实现20家。
目前,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 汽车电子、 通信电子、 消费电子四部分是传感器最大的市场。其中国内工业和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领域的传感器占比约42%左右,而发展最快的是汽车电子和通信电子应用市场。因此,在政策与市场的共同驱动下,传感器市场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微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