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中心

新兴工业大省安徽 又“抢跑”了?

2024-06-02 产品中心

  5月29日,安徽省工信厅发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到2027年,围绕“23456”目标体系,初步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形成产业化能力。

  构建两个中心,即合肥市研发制造与应用中心、芜湖市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中心;建设三大平台,即为人形机器人专设的省级创新平台、融资平台、招引孵化平台;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控制器、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一体化关节、轻质灵巧手、电子皮肤等5类优势部组件;推出面向制造、应急、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文旅服务等六大领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成示范应用。

  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应用场景更丰富,相关这类的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解读:作为未来产业的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世界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赛道。自去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被频频写入全国层面有关政策文件。

  去年10月,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的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今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建议》,亦明白准确地提出“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产品”。

  在业界看来,人形机器人“大时代”正在来临。据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更乐观的预测则显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的当下,人形机器人非常有可能实现超预期增长。

  面对又一个呼之欲出的万亿级“蓝海”,地方层面早已跃跃欲试。2023年下半年开始,多地也出台有关政策,其中属北京、上海、深圳等最为“积极”。

  深圳提出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北京成立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拟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等5大重点任务攻关;

  上海则要面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前沿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安徽此时入局,无疑也有“抢跑”之意。公开信息数据显示,安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AI算法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涉及人形机器人高校院所研发团队11个,产业链企业21家。

  除安徽外,另一个制造大省山东日前也出台《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目标直指“进入人形机器人强省序列”。能预见,接下来,这个新兴赛道还将迎来更多竞争者。

微信联系